近日,叙利亚战火再起。
朱拉尼政权的“平叛”操作迅速在南部苏韦达省演变为一场骇人听闻的人道灾难。
朱拉尼一边在电视上身着西装、慷慨激昂地高喊民族统一与国家重建,一边却派出部队悍然进攻德鲁兹人聚居区,展开了系统性的军事清洗。
屠杀行动之残酷、节奏之迅猛,让人一时分不清这到底是国家维稳,还是恐怖分子借壳回魂。
武装屠杀
原本起因只是一次部族摩擦——德鲁兹人与贝都因人在南部边界的纷争本是地方常态。
但朱拉尼政府并未选择谈判斡旋,而是直接动用了其麾下数支核心武装部队,包括无人机支援部队“沙欣旅”和以宗教原教旨动员起来的“红队”,以“清除非法武装”为由,向苏韦达全面推进。
德鲁兹地方武装顽强抵抗,却在不到48小时内被击溃,多个小镇被扫荡殆尽。
最引起国际社会震动的,是叙军于16日进入苏韦达市中心后的一系列屠杀行为。目击者称,在国立医院内,包括医护人员、患者、老人和儿童在内的所有人几乎无一幸免,枪声与哀号在病房中交织。
展开剩余81%一段段视频开始在Telegram与推特上传播,画面中枪口扫射的声音和血迹斑斑的地板令人不忍直视。
这种血腥暴行并非偶发,而是一次明确、有组织的暴力示范,试图以震慑效果压制一切地方反抗。
屠城的信号传出后,以色列迅速作出反应。
原因很明确:德鲁兹人不仅是叙南部重要的少数族群,同时也是以色列国内一个有强烈影响力的群体。
他们在以色列军政系统中有实际存在感,在与叙境内同族联系紧密的前提下,要求政府“保族出兵”的呼声席卷政坛。
以色列政府很快抛弃了外交辞令的克制,直接出动空军战机,先是精准打击苏韦达省内叙军前线装甲部队,随后转向大马士革实施警告性空袭,目标直指叙军总参谋部和总统府外围。
空袭之精准令人震惊。战机掠过大马士革上空的同时,当地媒体还在直播时段,女主持人被巨响吓得跌倒在地,摄像机镜头记录了这一瞬间。
而朱拉尼本人在空袭前早已撤离总统府,一时间整个政权中枢竟无一人出面回应。
对外沉默,对内恐慌,这让叙利亚再次暴露于一个事实:政权的所谓“合法政府”与地方军阀的武装暴力早已难分彼此。
而以色列的出手远不只是对朱拉尼“警告”那么简单。在叙南边境构建非军事化缓冲带,是以色列多年来的战略目标。
他们支持德鲁兹人,不只是为了“人道”,更是为了在叙境内部署代理人网络,阻断伊朗势力的渗透,也让叙中央政府无力恢复南部实际控制。
朱拉尼目的
现在朱拉尼的做法不仅击碎了以色列对其的信任,也打破了此前所有秘密谈判达成的“默契”,空袭不过是预设剧本的启动而已。
朱拉尼当然并非毫无政治意识。
据阿联酋方面的情报泄露,他早在苏韦达事件前便已承诺以色列“南部非军事化”条件,准备以换取西方放松制裁与经济援助。
但问题在于,他对麾下武装的掌控力早已名存实亡。
在伊德利卜等地仍盘踞大量教权主义武装,这些人既不接受中央命令,又自认是“新叙利亚正统”。朱拉尼若强行遏制他们的杀戮冲动,便可能引来武装倒戈甚至另立山头。
他已成为一个无法驾驭自己部队的总统,一旦失控,就只能选择顺势而为。
于是,屠城行为不仅没有叫停,反而因“投鼠忌器”而默认升级。
与此同时,美国的调停呼声也显得苍白无力。
尽管特朗普政府第一时间呼吁“停火”与“克制”,但在以色列接连空袭总统府、军总部后,华盛顿方面并未采取任何实质行动。
以色列表面口头应允美方要求,背地里却继续按既定计划推进军事打击,足见其对美方调停并无顾忌。
这种局面直接反映出,美以之间虽为盟友,却在战术路径上已出现错位:美国寄希望朱拉尼稳定叙利亚、遏制伊朗;以色列则更愿意看到一个四分五裂、相互牵制的叙利亚。
区域局势因此愈发复杂。伊朗顾及自身在加沙、黎巴嫩的布局,暂时难以腾出手;俄罗斯则深陷乌克兰战事,抽调资源无从谈起;土耳其则趁乱在北部试图扩大影响。
叙利亚就像被扔在棋盘中央的一枚碎棋,谁也不愿扶正,却都想借力一博。
在这片早已百孔千疮的土地上,中央政府形同空壳,地方军阀坐大,外国空袭成常态,和平进程成了无法兑现的空头支票。
朱拉尼曾高举“现代化政权”的招牌,但他终究没能走出恐怖主义的阴影。
在短暂的掌权狂热之后,他暴露出的,仍是那个靠屠杀立威、靠军头维稳的旧模式。
他的失败,不只是一个人的败退,更是叙利亚重建幻象的再次破灭。
当国家概念被信仰取代,当秩序让位于仇恨,当武装成为政治唯一通行证,任何对未来的希望都将被现实的子弹击碎。
这不是一场战争的结局,而是另一场崩溃的开始。而世界,只能一边谴责,一边看着这片土地,在硝烟与哭喊中走向更深的破碎。
发布于:河南省华泰优配-在线炒股杠杆-东莞股票配资-配资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