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实干绘答卷 接力新蓝图”上海“十四五”规划成果系列发布会徐汇专场。记者在会上获悉,“十四五”期间,徐汇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两个“千亿”台阶,预计突破4000亿元,总量居中心城区第一,人均GDP翻了一番。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300亿元,增量超百亿,五年间区域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
“十四五”期间,徐汇加速重构产业动能,规上服务业年均增速达10.2%,属地规上工业总产值居中心城区第一。区内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科创金融等四大产业集群增长强劲,基本达到“4个千亿”的产出规模,智能终端、绿色低碳等未来产业快速壮大,加快布局新兴赛道。截至目前,全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及外资研发中心累计达174家,继续保持中心城区第一,实际利用外资预计较“十三五”期间增长79.2%。
在此过程中,徐汇抢抓发展机遇,全栈布局人工智能创新链产业链。其中最受关注的一环,是徐汇在2023年用38天建成了全国首个大模型创新生态社区“模速空间”,点燃人工智能创新“核爆点”。目前,全区已集聚1500余家人工智能企业、755家大模型企业和62个备案大模型,备案总数占全市61%,AI产业总产出已达千亿规模。
徐汇区委书记曹立强介绍,徐汇在“十四五”期间重点抓好“科创策源、应用导向、生态支撑”等三大板块。
模速空间 孟雨涵 摄
科创策源方面,徐汇一方面服务好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上海创智学院等创新“国家队”,集聚了清华、复旦、交大、港科大等高校创新中心,以及浦芯研究院、交大工研院、上海科学智能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全力推进原始创新。另一方面,支持各大企业发挥创新主体作用,上海五大基础模型均诞生于徐汇区。
应用导向方面,徐汇积极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聚焦制造、文旅、教育、治理等15个领域,打造高价值应用场景,开设上海首家智能产品体验中心,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
生态支撑方面,徐汇接续推出北杨人工智能小镇等创新创业载体,做强算力、算法、语料、资本、人才等要素保障,目前已落地国家人工智能子基金等基金,规模超千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徐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6.46%,其中企业占比提高到50%,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持续居全市第一。同时,区内累计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项目数、PCT国际专利申请总量、技术合同登记成交金额等均居中心城区第一。
在此基础上,徐汇建成了20个高质量孵化器,其中3家获评市级高质量孵化器,数量占全市1/4,科技和产业的创新融合正加快催生化学反应。
徐汇的城区功能在“十四五”期间也持续优化。截至目前,徐汇已布局大徐家汇、徐汇滨江、漕开发拓展、徐汇中城、华泾门户等“五大功能区”,新一轮城市更新规划研究面积达全区总面积44%。五年来,徐汇全面推进108个更新项目,重大工程累计开竣工超2100万平方米——城区面貌不断出新,居住环境不断提升,街区漫步遇见美好。
“十四五”以来,徐汇接续打造滨江功能区,“十年磨一剑”规划和建设世界级滨水区,实现西岸“传媒港、数字谷、金融城、数智中心、热力秀场、中央公园、创业梦工厂”等高能级功能组团的整体规划、次第呈现。眼下,西岸梦中心、西岸大剧院、西岸国际会展中心等“沪上新地标”正串珠成链,推动黄浦江西岸更加流光溢彩。
宛六小区 舒抒 摄
“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红利。”区领导表示,徐汇坚持“财力一分增长、民生一分改善”,预计“十四五”末全区民生投入规模较“十三五”末翻一番。
具体来看,徐汇近年来大力实施“三旧”变“三新”民心工程,约21万户居民实实在在受益;实现零星旧改、小梁薄板房屋总体“清零”,完成旧改征收54.4万平方米,东安一二村、长桥新村、张家弄等27个地块、9877户居民搬进新家园;实施原拆原建项目16个,涉及11.39万平方米,3100余户居民过上新生活。
此外,“十四五”以来,徐汇完成旧住房综合修缮1150万平方米,总量是“十三五”的2.7倍,覆盖近400个老旧小区,18万户居民得益;全区加装电梯1330台,连续三年位列全市第一,人居环境持续改善。
曹立强在发布会上表示,展望“十五五”,徐汇将干字当头、奋力一跳,打造经济实力更加雄厚、产业特色更加鲜明、策源功能更加强劲、人文魅力更加彰显、群众生活更加美好、城区治理更加高效的“创新徐汇、品质城区”,努力成为上海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引领示范区。
华泰优配-在线炒股杠杆-东莞股票配资-配资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