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最强大”的民主机器,再次被自己的齿轮卡住。
截至11月1日,美国联邦政府“关门”已满月。参议院要到3日才复会,届时停摆时长几乎追平史上最长纪录——35天。
75万联邦雇员停薪、4200万低保人群可能断粮、多地机场瘫痪……两党的政治拉锯,不仅让民众承受痛楚,也在反噬自身。
11月4日,美国多地将举行州长、市长及地方选举,个别地区同步展开国会补选。选票的流向,或将成为这场“关门”闹剧的潜在转折点。
多维冲击
最近几日,全美各地航班延误、机场拥堵,连部分参议员也被困在周末返乡的航班上。
延误背后,原因并不复杂:无薪可领的航空交通管制员大规模缺勤。眼看感恩节临近,航空业代表警告称,美国航空系统正临近“崩溃点”。
与此同时,低收入家庭依赖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俗称“食品券”)资金已于11月1日耗尽,4200万人不得不依赖社区食物银行维持温饱。一项关键能源补贴同样面临资金中断,数百万家庭或将在寒冬中陷入停暖困境。
白宫虽临时调拨资金维持军饷,但也承认只能支撑到11月初。
本周末起,“奥巴马医改”新一轮健康保险注册启动。但由于相关补助将在年底到期,大批消费者将面临保费激增。
正因如此,民主党正承受选民压力,而共和党也未能置身事外。
最新民调显示,45%的美国受访者将政府“关门”归咎于特朗普和共和党,仅有33%的受访者认为应由民主党负责。有评论称,民众对政府失能的容忍度在下降,对党争的厌倦情绪愈发浓厚。
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教授韦宗友指出,政府“关门”在多个层面带来显著冲击。
民生上,“食品券”断供,对社会底层民众而言,相当于釜底抽薪;无薪空管缺勤,扰乱机场运行,威胁交通安全。
社会上,两党相互指责,将党派利益凌驾于民众福祉之上,加剧民众不满,推升社会动荡风险。
政治上,特朗普和共和党的支持基础被削弱。当初寄望于经济改善的选民,发现政府缺乏“兑现力”,信任正在流失。这将直接影响特朗普执政以及共和党在国会的优势地位。
微妙变化
随着信任危机蔓延,国会的谈判气氛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民主党参议员马斯托10月30日称,这是迄今为止最有成效的一周,两党都感受到各自选民的压力。
同日,民主党参议员领袖舒默召集多名议员闭门磋商,其中包括即将退休的彼得斯和沙欣。两人被视为打破僵局的关键人物。
11月4日,美国多地将举行州长、市长及地方议会选举,国会补选同步开跑。这些选举被视为公众态度的“关键指示器”。如果民主党在关键选区取得优势,将削弱共和党在国会及州级控制中的地位。
共和党认为,特别选举可能成为“转折点”,选后民主党可能更深切体认到选民压力与政治风险,被迫让步。民主党则判断,若多地选举告捷,将拥有更强的政治底气。
“最近一周,两党在政府重启问题上紧迫感更强,磋商力度也在加大。”韦宗友指出,“关门”僵局根源在于党争极化与信任缺失。双方围绕“先谈条件还是先开门”相持不下,各自赌对方先崩。
民主党坚持要求共和党先承诺“奥巴马医改补贴延期”,并撤回“大而美”法案中取消的医疗补助;共和党则坚持先通过临时拨款法案,让政府“开门”,再谈医改问题。
如今,“关门”已逾一个月,选民耐性逐渐见底,两党面临打破僵局的艰巨任务。
韦宗友认为,11月4日的特别选举给民主党带来较大压力。部分民主党议员即将退休,其依赖的工会群体受“关门”冲击严重,要求党内尽快妥协呼声高涨。这可能促使民主党缓和立场,为双方尽快靠拢提供契机。
打出“王牌”
就在两党磋商显现松动之际,特朗普再刷“存在感”。
10月30日,他在社交媒体上呼吁共和党启动“核选项”:废除参议院“冗长辩论”程序。
这是一个拥有200多年历史的议事机制,曾被用来阻挠民权法案。虽然法案只需51票即可在参议院过关,但根据“冗长辩论”程序,需60票才能结束辩论、进入全体会议表决阶段。
此次,政府迟迟无法“开门”,正因民主党利用此规则阻止临时拨款通过。特朗普意在以此绕开民主党,但这步险棋也让党内不安。
参议院共和党领袖图恩表态,将坚守传统规则;多名共和党议员警告,一旦开启“核选项”,共和党未来若失去多数地位,将失去重要防线。
事实上,拜登执政期间,民主党也曾尝试修改这项规则,最终因两名参议员倒戈而搁浅。如今,特朗普想“以彼之道还施彼身”,风险却很高。
韦宗友指出,特朗普此举既是政治筹码,也是对制度底线的试探。若真付诸实施,将意味着参议院议事程序的重大变革。
不过,从目前的形势看,即使不触动“核选项”,两党议员可能无需太长时间,就能找到妥协突破口。
制度反思
在一些美国学者眼里,政府“关门”逼近35天纪录,不仅是财政闹剧,更是制度警讯。
除政府瘫痪、众议院休会外,美国还面临“数据产出中断”“科研受阻”“人力资本流失”等连锁冲击。
更严重的是,公共服务中断,侵蚀了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链条,削弱了治理有效性和制度合法性。
韦宗友从机制、央地关系、舆论等角度,解析“关门”危机的深层症结。
众所周知,美国国会预算按财年执行,每年9月30日截止,10月1日开启新财年。若新预算未获批准,政府只能依靠临时拨款维持运转。
“这为两党讨价还价、阻挠拨款提供空间。”韦宗友指出,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两党屡次借此“夹带私货”,导致“关门”事件频发。
从机制上看,若要减少政府“关门”频次,仅靠预算谈判可能不够,或应考虑改革拨款机制。
比如在德国,如果新预算未能及时通过,政府可启动临时预算管理机制,维持基本运作并保障已承诺的支付,从而避免党派博弈绑架国家运行。
此外,“关门”危机下,联邦与地方的裂缝也在扩大。
“从中低收入家庭补助到地方大型设施建设,地方政府对联邦资金依赖度较高。”韦宗友指出,联邦政府“关门”后,特朗普暂停部分民主党州的联邦拨款,致使多个项目停滞,引发不满。民主党方面认为,特朗普借机打压政治异己。
舆论场上,美国主流媒体多偏向自由主义或民主党立场,报道时会受党争属性影响,往往倾向于捕捉甚至放大“关门”对民众生活的负面影响。
“这既体现媒体监督政府的职能,也掺杂着商业化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两党对立和社会撕裂。”韦宗友说。
白宫内部承认,本次政府“关门”或将超过35天,但民众或许不必等待太久。
然而,即便美国联邦政府“大门”重开,那些被消磨的耐心与信任已难重建。而“奥巴马医改补贴延期”争议,或将再次点燃华盛顿的火药味。
(编辑邮箱:ylq@jfdaily.com)
华泰优配-在线炒股杠杆-东莞股票配资-配资炒股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